0769-83021256
发布时间:2022-03-28
锂电池行业:电池、材料和设备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
去年底,在电池中国网特别策划的《洞见•经营新能源——CBIS2021产业链大咖话产业》对话节目中,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表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突飞猛进,超出了行业普遍的预期,从装机量来看,全年中国市场汽车装机量预计在150GWh左右。
刘彦龙表示,“如果算上其他应用市场,以及出口,今年动力电池的装机量预计在200GWh左右。另外储能领域今年也在快速增长,虽然市场规模还比较小,但今年可能也有30GWh的规模。”传统消费类市场增长规模虽然不大,但也有新的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刘彦龙判断这个市场也有七、八十GWh的规模。“综上看今年锂离子电池用量预计在300GWh,与上一年相比会有很大的增长。”刘彦龙预计。
同时刘彦龙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已经形成一个共识。更重要的是,除了政策支持,消费者也已经逐渐接受了新能源汽车,认为新能源汽车能够带来更好的使用便捷性、经济性。此外,加上欧洲的碳排放和环保政策推动了欧洲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欧洲已成为除中国以外,增速最快的市场。预计未来三到五年,整个锂电行业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2021年以来材料涨幅比较大,主要是市场的需求严重超出了大家的预期,尤其是上游的一些锂盐原材料生产能力严重供不应求,而扩产还有一定的周期。
另外,下游车厂传导的需求很明确。“在跟一些主要车企交流时发现,主机厂对于动力电池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需求量。在这种情况下,动力电池厂商都在积极扩产能。”刘彦龙分析指出,目前看,每一家规划的产能都非常大,到2030年总产能超3TWh。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中国前两大动力电池厂商的市场份额大概占了60%-70%。刘彦龙谈道,“后面的准一线、二线企业如何获得更多的订单和市场份额,这也是需要企业持续去关注和努力的,要避免像前一轮‘洗牌’一样,造成不少企业被淘汰出局,以及大量的资源浪费和风险。”
中国企业不管是电池企业,还是整个产业链上各个材料、设备企业,已经在全球具备非常强劲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不仅体现在中国已经占到全球产能的70%左右的份额;同时还体现在各个环节,其中包括技术、产能、客户、研发等方面。
刘彦龙强调,中国企业应适应国际化发展,快速地走向国际市场,中国企业要积极地探索走好国际化市场拓展的道路。
“另一方面,通过这一轮的大发展,更多的电池、材料和设备企业形成了一个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战略协作方,这一方面会保持一个好的势头,也提高了进入这个行业的 ‘门槛’,能够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发展,”刘彦龙谈道,“但在产业快速发展,市场规模扩大的同时,能否在资源端实现保障,还需要高度关注,要防范重大风险的出现。”
半导体行业:设备市场保持迅猛增长
近期SEMI发布其年终半导体设备总销售额数据报告,预计2021 年原始设备制造商总销售额将达到1030亿美元,比 2020 年的行业纪录(710亿美元)猛增 44.7%;预计到 2022 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将扩大到 1140 亿美元。
SEMI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Ajit Manocha 表示:“半导体制造设备总销售额突破 1000 亿美元大关,反映了全球半导体行业为扩大产能以满足强劲需求的一致和非凡的动力。我们预计,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多个终端市场的长期趋势的持续投资,将推动 2022 年的健康增长。”
前端(晶圆厂)和后端(组装/封装和测试)半导体设备行业都在为全球扩张做出贡献。2021 年晶圆厂设备行业将增长 43.8%,达到 880 亿美元,包括晶圆加工、晶圆厂设施和掩模/掩模版设备;2022 年还将增长 12.4%,达到约 990 亿美元,预计2 023年晶圆厂设备将小幅下降-0.5%,降至984亿美元。代工和逻辑分支占晶圆厂设备总销售额的一半以上,2021年同比增长 50%,达到 493 亿美元。2022年代工和逻辑设备投资增长 17%。
企业和消费者对内存和存储的强劲需求推动了 DRAM 和 NAND 设备支出的增长。DRAM 设备行业在 2021 年的扩张中处于领先地位,将飙升52%,增长至151亿美元,并在 2022 年增长 1%(153 亿美元)。预计 2021 年 NAND 设备市场将增长 24%,达到192亿美元;2022 年将增长 8%,达到206亿美元。预计 2023 年 DRAM 和 NAND 支出将分别下降 -2% 和 -3%。
在 2020 年实现 33.8% 的强劲增长之后,组装和封装设备细分市场预计将在 2021 年飙升 81.7%,达到70亿美元。2022 年将再增长 4.4%。半导体测试设备市场预计将在 2021 年增长 29.6%,达到78亿美元;并在 2022 年继续增长 4.9%,以满足对 5G 和高性能计算 (HPC) 应用的需求。
从地区来看,中国、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预计仍将是 2021 年支出的前三大目的地;中国在 2020 年首次获得领先地位。
2021年半导体设备总销售额统计及预计(单位:百万美元,资料来源:SEMI
光伏、风电行业:平价时代来临,新装机量猛增
“受到指标下发滞后、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2021年光伏发电装机规模预测下调至4500-5500万千瓦。”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在2021年12月15日召开的“2021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暨(滁州)光伏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在大规模国内项目储备量的推动下,2022年,我国光伏装机可能增至7500万千瓦以上。
2021年前10月,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2931万千瓦,同比增长34%。其中,户用光伏涨势凶猛,前十月累计新增装机1360万千瓦,10月新增装机193万千瓦,占当月光伏装机总量的51.5%。1-10月,光伏发电量27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8%,占总发电量的4%,同比增长0.3个百分点,光伏发电平均利用率98%。
2021年1-10月,我国光伏产品在海外市场表现继续提升,光伏产品出口额约231亿美元,同比增长44.6%。其中,光伏组件出口量8220万千瓦,同比增长32.2%,出口额同比增长44.8%;组件受海外市场需求增加和价格上浮双重影响,出口额大幅增长。
谈及今年装机预期下调的原因,王勃华表示,这一市场表现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例如,部分地区因能耗双控提出限电、停产要求,造成光伏产业链相关企业减产20%-50%,对正常生产产生较大影响。而部分产品由于自身产量存在缺口或受其他行业的市场挤占,出现阶段性供需失衡,导致供应链价格上涨,也对年度装机造成一定影响。
2022年,实力“雄厚”的项目储备规模将支持我国光伏发电发展提速。其中,仅已公布的大基地项目名单,其累计装机规模已超过6000万千瓦,将推动我国光伏发电行业重回快速发展轨道。下一阶段,我国将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就地消纳与外送消纳并举、单品种开发与多品种互补并举、单一场景与综合场景并举,进一步推动光伏发电实现更大范围、更多场景、更多模式、更高水平的利用。
而在风电方面,2021年是风力发电补贴的最后一年,准确地说是海上风力发电补贴的最后一年。其实,陆上风力发电在2020年就已经是补贴的最后一年了,补贴主要指中央的财政补贴。换句话说,从2022年开始,不论是陆上还是海上的风力发电,中央政府都将不再给予任何政策补贴,从国家层面、从中央层面来说,风力发电将全面进入到平价时代。这一点和2021年光伏太阳能发电相类似,展望未来“十四五”期间或者更长的周期,风力发电将会进入到一个不断加速的新阶段。
根据2021年的1-11月国家能源局所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的统计数据显示,1-11月风力发电的装机容量是3亿千瓦,同比2020年增长了29%,增速在所有的发电类型是最高的。虽然陆上风力发电在2021年已经没有补贴了,风力发电有相当一部分已经进入到平价时代,但是仍然保持了高速的增长。
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不断提高,效率的不断提高,风机的功率不断提高,它每度电的成本,表现出了明显的市场竞争的优势。即使和光伏、水利发电来对比,陆上的风力发电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市场化的成本竞争优势。简单来说,陆上的风力发电几乎成为了新建电站成本最低的选项。2021年一些相关数据,尤其是海上大规模的风力发电成本,比2020年又降低了百分之十几。这就意味着,如果2021年海上风力发电和火力发电相对比,优势还不那么明显,那么到了2022年随着成本的继续降低之后,海上风力发电预计也将会开始优于火力发电新增装机的成本优势了。在2022年,甚至2023年风力发电的增速不但不会降低,反而会呈现一个加速的态势。
机床工具行业:稳定恢复增长,不利因素有所增加
来自2022年1月6日召开的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第九次会员大会资料,从统计数据来看,机床工具行业整体和各分行业2021年前10个月主要指标同比都实现了大幅度增长,盈利状况得到改善,机床工具行业整体上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恢复和增长态势。2021年以来,疫情多次大范围反复,自然灾害频发,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国际物流受限,出口成本上涨等不利因素对机床工具行业的运行带来较大冲击,其中有些因素是三季度后新出现的;同时,在国内外疫情影响下,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供应链某些薄弱环节制约凸显。
(资料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近期拉闸限电和工业原材料大幅度涨价问题已有所缓解,但对机床工具行业运行及市场需求的后续影响仍不容忽视。从宏观经济环境看,2021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外风险挑战增多,全球疫情扩散蔓延,世界经济恢复势头有所放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国内部分地区受到疫情、汛情的多重冲击。中国制造业PMI在连续18个月位于临界点之上后,2021年 9、10两月位于收缩区间,11月重回临界点之上,为50.1%。2021年前11个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5.2%,其中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1.1%,设备工器具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3.7%,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3.2%,均为近年来较低水平。同时,近几个月来机床工具行业部分用户领域运行出现波动。
金属切削机床同比增速情况(资料来源: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稳增长将是2022年的突出任务,要求财政提高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会议提出,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第二年,并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可以预期政策层面推动经济增长的力度将超过常年,这也将有力拉动机床工具的市场需求。综合考虑各种有利与不利因素,预计2022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将延续2021年的良好运行态势,但因2021年基数较高,2022年全年营业收入等主要指标可能与2021年持平或略有增长。
扫一扫关注我们